我国的道教文化渊源流长,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一万八千多年前,那时候的原始人类就已经开始膜拜和祭祀,表现出他们对生命存在的顽强追求。而古代不少帝王将相则更是深陷其中,为追求长生不死,可以说是手段无所不用其极。经历了数千年的“寻仙问道”,渐渐就产生了“天下有大洞天10处、小洞天36处、福地72处”这种说法。
经专家研究考证,这些“洞天福地”确实存在,并且大多分布在“从晋北到岭南,从浙江沿海到四川盆地的广袤国土之中”。让我意外的是,杭州就有一处,名为“大涤洞”,是唐代司马承祯(道教上清派茅山宗第十二代宗师)认为的第34洞。而这个洞天旁边的天柱山,则是第57福地。当然,因为历史久远,而一些“圣地”的具体位置和排名在多位古人名士留传下来的的资料中,有时候会略有冲突,但大体上都可作为参考。
“大涤洞”的位置很好找,从大涤山脚沿着泥石山路一直往上,到最后一个三岔路口时,右手边就是。大概是经常有人来探秘或者考察吧,山路上车辙明显,因此全程凹凸不平,为了在雨雪天容易开车上山,还有几段被铺满碎石子儿。
现在的 “大涤洞”看上去好像有两个入口,其实最大的洞口只能“远观”,因为走下半螺旋的石阶路后就是个平台,再无去路,三米左右的落差,一般人估计不敢直接跳下去,如果跳下去,也只能钻山洞另寻出口了。
因为这个洞的入口并没有通道,而直接是一条深邃裂缝,所以刚开始就给人“怪石嶙峋”的感觉,看上去颇为阴森,胆子小点的人我建议还是别轻易尝试。
别一边的入口看上去略小,但下去后可以直接入洞,全程以凿出来的大石条铺设,十分稳固。有趣的是因为我在这儿一边拍视频一边“自言自语”,竟然招来了一位身着道服的大姐和两条狗,大姐虽然上了年纪,却也带点“仙风道骨”的朴素,刚开始语气严厉,后听我解释说:“一个人来的让我进也不敢啊!”后就和蔼了许多,又劝诫几句后,即走回了离洞口不远的白房子。
其实我当时连手电筒都没带,确实不敢往深处走,这个山洞看上去非常不简单,七转八绕又容易碰头。如果你喜欢“探险寻宝”,个人倒觉得可以来试试, 因为在《洞霄图志》 有相关记载,自南宋起,就不断有古人探洞,相信运气不错的话,会捡到古人遗落的什么宝贝也不一定(哈哈,开个玩笑别当真,这么久了,该捡的早被捡干净了吧)。(图文作者:阿陆,喜欢这篇文章的朋友可以多多留言,欢迎点赞、关注和转发。)
两个入口间有一条“捷径” ,但落差仍有两米左右,从这儿下也可以直接滑到大洞前,但因为我胆小,就没敢。毕竟第一次来大涤洞,两个入口不知道是不是贯通的,如果要绕大圈,风险就比较大(想原路返回需要技术,或需有专业装备)。
这也是非常遗憾的地方,如果没有“道姑”阻拦,我可能还会往里走个三五十米试试,但既然有人劝,就不太愿意再“冒险”了。这个院子就是她的住处,远远看去,里面似乎有间仿古建筑还在施工,难道这就是如今的“洞霄宫”,跟传说中的可真相差太多啦!
大洞前的放生池,是我遇见过的最原生态的一汪,纯粹的山水有点出人意料,极其清澈,几条小锦鲤见有人影晃动,来回游弋不停,但估计是没感受到喂食的气氛,很快又静静地沉入水中,躲在角落里几乎不再动弹,一副很有灵气的样子。
临走前抬头仰望,三两只红灯笼高高挂在枝头,随风摇晃着不知道沉寂了多少年的叹息。“洞霄宫”三个大字醒目得有点讽刺,不知道什么原因,伴着佛教兴起,老祖宗的“问道”之风却渐显落寞,所以现在国内比较有名又与“道”相关的景点,跟寺庙相比,数量几乎可以不计!
所谓的洞天福地,大多跟历史底蕴深厚的名山、深厚的民间传统文化习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,杭州大涤洞,杭州洞霄宫,这是令我感到惋惜的两个人文景点,岁月悠长,不知道它们可还有“重见天日”的机会呢?
注:目前“大涤洞”在地图上有清晰的定位,自驾可以直达洞口,但一公里向上的山路非铺装,以泥石为主,感兴趣的朋友可以酌情出发啦!